語文聽評課的好句子集合50條
一年級語文評課好句子
聽評課是一種最直接、最具體、最經(jīng)常也是最有效的研究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原方法和手段。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語文評課好句子,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年級語文評課好句子:
【第1句】: 組織學生討論,通過學生的相互交流互相補充,讓學生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
【第2句】: 要求學生將掌握的方法用于解題實踐.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流暢性開發(fā)學生智力培養(yǎng)學生能的同時提高學生解題方法的水平。
【第3句】: 課堂氣氛活躍。老師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
【第4句】: 學習方法和教學手段多樣化,降低了學習難度,提高了學習效率。
【第5句】: 數(shù)學思想方法得到了充分滲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品質(zhì)得到進一步優(yōu)化。
【第6句】: 老師語言優(yōu)美,儀表大方,課堂中能充分利用兒童的心理特點,創(chuàng)設學生喜愛的教學情景。
【第7句】: 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情境,為學生對新知的探究和整節(jié)課教學任務的完成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第8句】: 老師課堂激情高,教學環(huán)節(jié)緊湊,合理把握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第9句】: 通過有效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把一節(jié)枯燥的計算課上的很精彩。
【第10句】: 大膽放手讓學生參與對新知的探究,對提高學生的學習品質(zhì)和和自學能力起起到了一定的幫助。
【第11句】: 老師的課語言精練,教學環(huán)節(jié)過渡自然,過程由淺入深,方法靈活多樣。
【第12句】: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教師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識點的前提下靈活處理教材內(nèi)容。
【第13句】: 本節(jié)課,教師創(chuàng)設了學生愛好的猜謎活動,學生們非常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感興趣,才會全神貫注,積極主動地去參與。
【第14句】: 注重學生自主探索,激發(fā)學生主動獲取新知。
【第15句】: 讓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參與數(shù)學學習活動,使學生在獲得所必須的基本數(shù)學知識和基本技能。
【第16句】: 例題習題的搭配合理,能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尊重學生原有的基礎(chǔ)知識。
【第17句】: 老師以學生熟悉的生活提出問題,激起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進一步體會到數(shù)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著,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得以應用。
【第18句】: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
【第19句】: 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比較“怎樣算比較簡便?”使算法得到了更優(yōu)化,從而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20句】: 在學生探究口算算理時深入淺出,使學生也很容易地掌握了口算方法。這可從學生的反饋中得到很好的體現(xiàn)。
【第21句】: 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給學生充分的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能在自主探索,親身實踐
【第22句】: 合作交流的`氛圍中,解除困惑,在親身體驗和探索中解決問題,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技能和方法
【第23句】: 口算練習的呈現(xiàn)方式多樣,并能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具有一定的開放性。
【第24句】: 課堂活動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現(xiàn)了讓學生學習有用的數(shù)學知識這一先進的課程理念。
【第25句】: 注重學生自主探索,三維目標得到充分體現(xiàn)。
【第26句】: 老師的課堂中,教者都能夠充分扮演好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老師不是傳授的現(xiàn)在的方法,而是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
【第27句】: 給學生一把在知識的海洋中航行的槳,讓學生積極思考,在主動探索中獲取成功并估驗成功的喜悅。
【第28句】: 合作交流與動手實踐相結(jié)合,充分獲取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
【第29句】: 能夠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與同伴交流,并充分給足了學生動手觀察交流合作的時間和空間。
【第30句】: 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獲得知識,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獲得學習的主動權(quán)。
【第31句】: 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第32句】: 精心設計課堂練習,體現(xiàn)趣味性和層次性。
【第33句】: 教材理解透徹,知識重點和難點把握準確。
聽課的意義:
【第1句】:聽評課的功能
1、教研科研功能
聽評課既是教研活動,又是科研活動。它在教學實踐和教學理論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它既是一個驗證理論,指導實踐的過程,也是一個實踐操作、升華為理論的過程。在聽評課中可以學習吸收大量的教學理論、經(jīng)驗和先進的教改信息,在執(zhí)教中去運用。也可把自己的經(jīng)驗總結(jié)概括形成理論。如此循環(huán)反復,教師的教學業(yè)務素質(zhì)必然會有很大的提高。
另外,聽評課也是教育同行進行教材分析、教法研究、教學經(jīng)驗交流的一種好形式。一位哲學家說:“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以后還是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以后,每個人就是兩個思想。”所以,教師之間開展聽評課活動,就能達到交流教學經(jīng)驗、切磋教藝的目的。
2、激勵發(fā)展功能
通常就教師教學能力的發(fā)展來說,可能有兩條路可走(從相對意義來說)。一條是磨道式的循環(huán),是走一條自我封閉的教學發(fā)展道路;一條是螺旋式上升,采取的是對外開放,對內(nèi)改造的策略,是教學能力發(fā)展的道路。
聽評課對開闊教師的視野,激勵他們上進,發(fā)展他們的教學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能引導教師走教學能力螺旋式上升的道路。
3、教學診斷功能
學校領(lǐng)導抓教師的教學有各種各樣的途徑。其中最主要的是臨床指導。所謂臨床指導是指學校領(lǐng)導深入到教室中去,診斷教師教學中的毛病,評估教師,幫助教師改進教學的一種具體技術(shù)。這里的“床”是指教室,“臨床”是指深入到教室中去。“臨床指導”的操作技術(shù)包括觀察前活動、課堂觀察、觀察后材料分析與交談等三個階段。
聽評課就有“臨床指導”的性質(zhì)。為了查清教師教學質(zhì)量一直很差的原因,有針對性地去聽課,在評課時,對課做出綜合分析。分析過程中,在肯定優(yōu)點的基礎(chǔ)上,重點分析問題。要對教師鉆研教材、處理教材、了解學生、選擇教法、教學程序的設計諸方面做一透視,分析產(chǎn)生問題的原因。最后提出具體改進的意見。這是一個“診——斷——治”的過程。
一年級語文《陽光》評課稿
《陽光》是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的課文,本篇短文以抒情的筆調(diào),描繪了陽關(guān)給萬物帶來了生機與美麗,說明陽光比金子更寶貴。朗讀課文與識字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文中最后 一段時教學難點。
首先,周老師用謎語揭題,激發(fā)學生興趣,以初步感知課文,識記生字為主,用清新自然的'教態(tài),甜美的語言引領(lǐng)孩子走進了一個充滿陽光的世界,那茂密的樹林,碧綠的小草,像錦緞一樣的小河就走進了孩子的視野。
其次,周老師對孩子識字教學的把握細致而扎實,采用了齊讀,小組讀,開火車讀等等方式,使學生學生學得興趣盎然。還在識字教學中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十分重視,先把握字音,再把生字放進句子中讓學生朗讀,這避免了單調(diào)又有利學生的語言發(fā)展。
接著,周老師在識字教學之后著重選擇了第二自然段的教學,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部分。周老師在教學中讓學生先熟讀課文句子,在半扶半放讓學生自己補充完整,最后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這樣學生就能學得快樂扎實。
最后,我來提個建議,一年級是剛?cè)雽W的孩子,上課的內(nèi)容不能過多,教師重在扎實教學,學生也重在扎實學習。
一年級語文《家》評課稿
一年級語文《家》評課稿1
《家》這節(jié)課設計新穎、獨特,層次分明,使學生受到了美的熏陶,錘煉了學生的語言,是一節(jié)很有特色的語言課。在本節(jié)課中有許多亮點值得我學習:
【第1句】:學生能借助拼音課文讀和認讀生字,這是符合低年級的階段目標和要求的,可見,教者對低年段的目標和要求掌握得很到位。
【第2句】: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課伊始,教者應用了談話導入,通過談話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輕松地走進了文本。
【第3句】:閱讀有梯度、有層次。通過多次不同目的的朗讀課文,不僅掃清了閱讀障礙,而且對課文還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為以后的感悟打下了基礎(chǔ),達到了以讀促講的目的。
【第4句】:教者能強調(diào)學生說完整話,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語言的流暢性、連貫性及完整性。
【第5句】: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評,不僅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還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
【第6句】:拓展訓練又是本節(jié)課的又一大亮點。學完整首詩歌后,讓學生創(chuàng)編兒童詩,是學生超越生活經(jīng)驗的創(chuàng)造思維,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自由抒發(fā),由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這樣不僅錘。
一年級語文《家》評課稿2
謝XX老師這節(jié)課教學思路清晰,教學過程牢牢抓住“對家鄉(xiāng)的愛”這條主線展開,問題設計有針對性,學習活動組織有序,適時使用課件,時間分配合理,教態(tài)自然,語言親切,在良好的師生互動中,有效地完成了預設的教學目標。其中的亮點呈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尤其是一年級學生,有意注意時間短,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所以謝老師課前精心設計了課件,把課文精美的插圖、學生喜歡的游戲等內(nèi)容穿插其中,極好地吸引了學生的目光。同時,老師注意運用一些激勵性的語言、蓋小獎章等方式,這些都成功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然后是教與學的方式的恰當使用。這篇課文有一個特點,那就是2至6自然段段式特點相同。基于這一點,謝老師采用了先扶后放的方法,先詳細講解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內(nèi)容,及時總結(jié)學法后,組織學生用同樣的方法選學3至6自然段中的任意一段,這樣既做到了精講課文,節(jié)省了時間,又給學生提供了自主閱讀自主學習的機會。學生在小組學習中全員參與,相互幫助,相互促進,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對于第一學段的學生來說,學習語文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讀”。謝老師設計的朗讀形式很多,范讀,指名讀,齊讀,男女生讀等等,尤其重視朗讀指導。在每一次的朗讀之后,生生之間、師生之間進行朗讀評價,學生的朗讀興趣逐漸增加,對于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也在不斷加深。
最后是語言訓練把握準確設置巧妙。語言學習是語文學習的正道。這節(jié)課,謝老師設計了以下幾處語言訓練:一處是學習一艘艘這樣數(shù)量詞的疊表示數(shù)量多,學習把又…又…的句子轉(zhuǎn)換成那么…那么…的句式,這主要是讓學生學習新的構(gòu)詞方式、新的句式,達到豐富語言積累語言的目的。一處是比較上下兩句話,那句話更美?通過體會句子的表達效果,使學生明白說話寫話時適當?shù)丶右恍┰~,可以讓內(nèi)容更加具體。第三處是安排在學完課文后的小練筆,學生聯(lián)系實際,仿照課文寫法夸一夸自己的家鄉(xiāng)。這個內(nèi)容的安排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是并不是遙不可及,在老師的點撥下,閱讀能力強、口頭表達能力強的學生是可以完成的。這幾處語言訓練從詞到句,從句到段,目的不同,難度不同。在老師的引領(lǐng)下,一次次地進行說話訓練,這樣讀與說結(jié)合在一起,促進了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
一年級語文《家》評課稿3
《雪地里的小畫家》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語教科書中第一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極富兒童情趣,形象生動可愛且都是孩子們喜愛的小動物,特別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葉老師的這堂課目標明確,思路清晰,兒童化的語言和甜美的微笑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葉老師特別善于抓住孩子的心。課前就以獎勵蘋果的形式讓學生以蘋果說一句簡單的話,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性,也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更讓學生鍛煉了說話能力。其次,她能運用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每一小節(jié)的詩句都由老師的精心設計,富有童趣的問題引出相應的詩句,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巧妙地引導學生理解了詩句。“竹葉,梅花,楓葉,月牙”的圖片展示,激發(fā)了學生主動探究課文的欲望。另外,老師對學生的朗讀指導比較到位。比如:下雪啦—-高興地讀,梅花-—美美地讀,睡著啦---輕輕地讀,為什么----帶著疑問讀……
葉老師的課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但在生字新詞的教學中,形式變化不大,因為量多,個別學生學起來有點吃力了。
一年級語文《家》評課稿4
今天聽了戴老師的《畫家鄉(xiāng)》,深有啟發(fā)。《畫家鄉(xiāng)》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以五個孩子畫自己的家鄉(xiāng)為內(nèi)容,向小朋友們展示了我們祖國清新美麗的山水。課文結(jié)構(gòu)清晰,語言簡單,是一篇簡單明了的課文,但是戴老師能夠抓住課文的精華,在簡單的字里行間中挖掘出有用之處。整堂課聽下來,主要有一下幾點感觸。
【第1句】:中心明確。課文的中心句“孩子們愛家鄉(xiāng),也愛畫自己美麗的家鄉(xiāng)。”一直貫穿整堂課的始終。對于第一學段的孩子們來說,從字面上理解深層次的中心含義是比較困難的,但是戴老師很好地將朗讀作為手段,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反復出現(xiàn)這句中心句,反復引導學生朗讀,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讀中,在孩子們的腦海中種下了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
【第2句】:學法指導。本堂課中,戴老師總共介紹了兩位小朋友的家鄉(xiāng),但是在教學方法上,跳脫了傳統(tǒng)的老師主導的教學方式,而是引導學生通過“看一看”、“找一找”、“讀一讀”、“說一說”這四部曲來心領(lǐng)神會課文。以濤濤的家鄉(xiāng)為例,戴老師首先出示了一張海灘的圖片,讓孩子們看圖開放性地說一說圖上的景物,然后回歸課文,在課文中找出描寫家鄉(xiāng)美麗景色的句子,結(jié)合關(guān)鍵句讀一讀,加深印象,最后再將所學的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通過這樣有序有效的四部曲,不僅使學生領(lǐng)會了課文的含義,而且掌握了學習語文的方法。對于第一學段的孩子們來說,掌握這種基礎(chǔ)的學習方法是非常有利的,可見戴老師的設計之妙。
【第3句】:關(guān)注語用。統(tǒng)計整堂課,系統(tǒng)的語用點總共有三處。從檢查預習處的( )的家鄉(xiāng)在( ),到文段學習處的( )那么( ),那么( ),再到總結(jié)課文處的看圖選擇其中一個家鄉(xiāng)將語段說完整。這一次次的說話練習是有所鋪設的,從說詞,到說句,再到說段,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慢慢引領(lǐng)學生進入語文說話的境地,關(guān)注了語用在語文學習上的重要作用。
【第4句】:朗讀指導。第一學段的孩子學習語文最重要的學習方法之一就是“讀”,戴老師設計的朗讀十分豐富。個讀、齊讀、表演讀……各式各樣的朗讀形式增加了學生的朗讀興趣,很好地做到了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的“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整堂課聽下來,唯一的不足點就是字詞的掌握上,感覺似乎還可以再花多一點時間學習深化。既然花心思將詞語分類出示,那可以抓住這個特點讓學生體會朗讀。戴老師上的這堂《畫家鄉(xiāng)》是比較成功的示范課,值得同樣作為第一學段語文老師的我深思與學習。
一年級語文《家》評課稿5
胡老師充分鉆研了教材,把握住了這課的重、難點。課文里的“家”既是課題,又是文眼,還是一個筆畫較繁、含義深遠的生字。這樣的識字教學將音、形、意、象結(jié)合起來,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來朗讀全文,使學生對全文有整體感知,為進一步學習課文打下基礎(chǔ)。然后“圖文并茂,精讀感悟,品讀入情,熟讀遷移”,用孩子熟悉的自然畫面溝通學生已有知識經(jīng)驗與課文相應詩句的聯(lián)系,喚起學生豐富的聯(lián)想,調(diào)動起學生積極強烈的情感。教師再通過富有激勵性、啟發(fā)性的評點語言,將學生對詞句的感悟與朗讀有機融為一體,“為什么藍天是白云的家?樹林是小鳥的家……?”就在這鮮明的形象意會中,在這瑯瑯上口的語感潛詠中,孩子心領(lǐng)神會了“家”的深刻又最樸素的內(nèi)涵,要不然孩子心里怎會流淌出這樣的詩句:“夜晚是星星的家,太空是星球的家”……甚至“地球是人類的家”?就在這樣的朗讀、吟誦中,學生鮮明地感知形象、體驗情感和內(nèi)化語言,孩子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了有效提高。
一年級語文《家》評課稿6
《家》這首兒童詩是蘇教版一年級語文第5課,全文短而精簡,僅兩節(jié)六小句,前四小句為一節(jié),寫了“藍天、樹林、小河、泥土”的家,通過前四句的'學習,目的是讓學生懂得“家”的初步內(nèi)涵,為第二節(jié)的學習起到鋪墊引領(lǐng)的作用。后兩句才是本文的中心所在,旨在教育學生要熱愛“祖國”這個偉大的大家庭。
陸穎老師執(zhí)教的《家》成功之處在于:
1.把握學生年齡特征,創(chuàng)設和諧、輕松的教學氛圍。
低年級尤其是一年級學生生性活潑好動,課堂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陸老師在教學時以親切的微笑、柔和的語言及鼓勵的話語創(chuàng)設了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感到快樂,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情感。
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對新鮮事物有著天生的親近感。這節(jié)課老師給每一行詩都配了一幅優(yōu)美的圖片,給學生營造了許多真切的情境,目的就是使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能夠邊讀邊欣賞,在聯(lián)想中體會詩意,在理解中讀出情感。尤其是一組欣賞祖國美景的圖片,在學生情不自禁的感嘆話語間,我們可以感受到學生的心在沸騰。有小朋友說,欣賞完祖國美景后,他感到很自豪。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是這一課的重要目標,也是難點。課堂上,在陸老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油然而生,從而把握住朗讀基調(diào),讀出了感情。
3.注意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
陸教師在引導孩子們深入理解課文前四句話的時候采用了多種方式訓練學生說話,培養(yǎng)他們說的能力。如“藍天是白云的家”,教者在孩子們說出這句后,提出:白云寶寶回到家開心地玩起了魔術(shù),它會變些什么呢?讓孩子感受到白云在藍天這個家里面是自由的。再看“樹林是小鳥的家”,在學生看圖充分發(fā)言后,老師又問:小鳥在樹林里干什么?出示“小河是魚兒的家”后讓孩子們思考:魚兒們會在水里做什么呢?讓他們充分體會到了樹林、小河帶給小鳥和魚兒的快樂和幸福。教學“泥土是種子的家”這句時,教師一改上面的學習方法,告訴孩子們:種子在泥土里生根發(fā)芽,長成了綠色的小草、參天的大樹、鮮艷的花朵,把我們的世界裝扮得美美的!從而讓孩子們明白:泥土里有充足的養(yǎng)分,它是種子生長必不可少的。
4.重視字詞教學,檢查方法巧妙。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所在。陸老師的課自始至終都重視了字詞的教學和鞏固訓練。帶拼音讀、去拼音讀、組成詞讀,個別讀、開火車讀、分組讀、齊讀,訓練扎實,有針對性,特別是兒化和輕聲的訓練,毫不含糊。
想和陸老師商榷的地方是:在孩子們讀了“藍天是白云的家,樹林是小鳥的家,小河是魚兒的家,泥土是種子的家。”之后,老師能否讓他們想象,藍天還是誰的家?樹林還是誰的家?小河還是誰的家?泥土還是誰的家?還有誰也是誰的家?如此,不僅是對文本的豐富與補充,也是對文本的拓展與延伸,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
語文評課稿
梁實秋先生在《記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講》一文中,給我們展現(xiàn)出的是一位講課到激動處便“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國學大師形象。之所以任公先生那次演講,在多年以后還永遠銘記在作者心靈深處,我想,最大的原因不僅是任公先生的博學多才、語言流暢,而更在于演講中,梁任公先生所流露出的真性情。任公先生的演講,表面是在向?qū)W生們解讀文本,實則把自己的真實情感經(jīng)歷完全傾注在其中。
前些天,有幸隨胡雙全老師赴桐城八中參加工作室教研活動,有機會學習聆聽了八中四位老師的公開課。其中程危寧老師、鄒士兵老師上的是高三詩歌鑒賞復習課,汪xx和鄭xx老師教授的分別是《赤壁賦》和《將進酒》。課后各位老師就每節(jié)課都作了精彩獨到的點評,因此關(guān)于每節(jié)課的優(yōu)缺點這里我不再枉論。只想談談我對詩歌鑒賞課及高中語文課程教學的一些想法和思考。
語文的教學自然離不開語言和文字的學習和欣賞,可一直困擾我們語文老師的就是,很多時候,無論一堂課我們怎么精心準備,無論我們?nèi)绾螁l(fā)引導學生,而一節(jié)課結(jié)束后,我們總是還若有所失,似乎達不到預期效果。我本人也曾在2024年參加安徽省優(yōu)質(zhì)課大賽,當時教授的課文是郁達夫的《故都的秋》,那節(jié)課,從教學設計到課堂生成,可以說都是循序漸進、有條不紊,鈴聲一落,剛好完成了所有教學環(huán)節(jié),課后大家評價也頗高。我雖如釋重負,但心里總感覺缺失點什么。直到之后聽完與我同課異構(gòu)的阜陽三中一位老師的課,徐老師的課一開始就播放《晚秋》歌曲,師生互動很熱烈,最后課講到動情處,徐老師也情不自禁的演唱起來。語文課唱歌,似乎是背離語文教學本質(zhì)的。但最后結(jié)果是,徐老師榮獲一等獎,而我是二等獎。事后再分析反思,我覺得,這兩節(jié)課最大的差別就是我的課太注重設計而忽略了教師情感的強烈傾注,而徐老師的課,不論唱歌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是否合理,卻體現(xiàn)出了教師的激情,更好的'打動了學生。其實在平時上課的時候,我到是挺隨性有激情的,正是因為覺得是大規(guī)模的賽課,心中被賽課的一些規(guī)矩給約束住了,反而沒有把自己的真性情展示出來,也自然不能把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深入進去,更好地打動學生。所以從那以后,我意識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在向?qū)W生解讀文本的時候,如果沒有激情,而是過分的被一些教學條例所束縛,這節(jié)課就必然失敗。
尤其是古典詩歌的教學,無論是高三復習課還是新課,詩歌首先都是要閱讀,老師先要讀,讀進去,方能引導學生讀進去。“萬水千山總是情”,詩歌語言的根本是情感,作者的情感體會到了,一切便引刃而解。如何引導學生更有效的讀進去?這就要回到我在開頭所引用的梁任公先生的這段演講了。大師之所以是大師,正在于他們對生活有著無比熱愛無比真切的情感體味。我們語文老師,唯有這般去熱愛生活,有激情的面對生活,才能把深邃而有韻味的古典詩歌理解的獨到透徹,才會使我們的課堂多些活力,少些乏味;多些靈動;少點束縛。要記住,我們的課堂教學目的固然是要打動學生,但也為了打動而打動,你得有自己真實的性情!